建设屋面雨水集蓄与回用系统

2017-06-29  来自: 中科亿汇通科技(山东)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1294

  对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工程的一般模式是将屋顶雨水通过雨漏管收集,通过分散或集中过滤,除去径流中颗粒物质,然后将水引人蓄水池贮蓄,再通过水泵输送至用水单元,一般用于冲洗厕所或灌溉绿地等。建设屋面雨水集蓄与回用系统,如机场、体育场馆、会展中心等场所,屋面积水面积大,雨水收集系统完善,适宜建屋面雨水利用系统。雨水被收集后,要进行***的处理,其水质应达到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》(GB/T18920—2002)、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》(GB/T18921—2002)、《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》(GB3838—2002)等相关标准的要求,才能应用。根据用途确定雨水处理应该达到的水质,当同时用于多种用途时,其水质应按高水质标准确定。一般来说,雨水利用包括雨水集蓄净化回用和雨水渗透补充地下水2个方面。前者称为直接利用,后者称为间接利用。

一、直接利用

    根据雨水汇集区的不同,可将雨水直接利用系统分成屋顶雨水利用、路面雨水利用和绿地雨水利用等方式。

1、屋面雨水

    屋面雨水利用是指将建筑物(构筑物)的屋顶(天台)作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。屋面雨水水质受大气质量、屋面材料、降雨量、降雨间隔等因素的影响。屋面雨水的污染程度与屋面材料有直接关系,沥青油毡是一种主要污染源。因此,在屋面雨水利用规划设计中***考虑屋面材料的影响,通过采用铝塑板等新型屋面防水材料,可有效地减少雨水中杂质。

2、路面雨水

    路面雨水利用是指将道路、广场作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。路面雨水水质受交通量、路面卫生、路面材料、降雨量和降雨间隔等因素的影响。道路和屋顶的污染程度不同,雨水径流水质也有所差异,通常路面雨水水质比屋面雨水要差。由于机动车道的交通量较大,路面污染较重,机动车道的雨水水质相对较差。因此,在路面雨水规划设计中应优先考虑收集自行车道、人行道和小区道路的雨水。

3、绿地雨水

    绿地雨水利用是指将绿地作为集雨面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。绿地对于雨水径流中的污染物有***的截流和净化作用,收集到的雨水径流水质相对较好。同时,由于绿地的渗透和截流作用会导致绿地雨水径流量明显减小,也许不能保证收集到足够的雨水量。在绿地雨水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绿地的渗透和截流作用,科学合理地确定雨水利用规模。

二、间接利用

    雨水间接利用可分为屋顶花园、下凹绿地、透水路面和渗透管沟(井)等方式。

1、屋顶花园

    屋顶花园是指各种建筑物、构筑物的屋顶(天台)上进行绿化、种植花草的统称,一般由防护层、排水层、过滤层、种植层和植被组成。种植层和植被的选择是屋顶花园的关键,种植层土壤***有***渗透性并能满足植被生长的需要,植被***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并与种植层土壤性质相匹配。通过植被截留和种植层吸纳雨水,屋顶花园雨水径流量较绿化前大幅降低,仅在遇到暴雨时形成雨水径流。屋顶花园是美化城市、减少面源污染和削减城市雨水径流的重要途径之一翻。

2、下凹绿地

    下凹绿地是指低于周围地面适当深度,能够接受周边地面雨水径流的绿地。绿地表层土壤中根系发达、相对疏松,其降雨入渗能力较无草皮的裸地大,具有便于雨水引入、透水性好和投资少的特点,而且植物根系还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、杂质等起到***的过滤、净化作用。通过将普通绿地设计或改造成下凹绿地,适当降低绿地高程,合理处理路面高程、绿地高程和雨水口的关系,不仅可以减少绿化用水,而且增加了雨水渗透量、强化了地下水补给。

3、透水路面

    透水路面是指以透水混凝土、透水沥青、透水砖、草皮砖等透水性建材替代普通混凝土、沥青、釉面砖等传统建材铺装硬化路面、广场、停车场等。透水路面能很快将雨水渗透至路基下,甚至到达地下含水层,不会产生路面积水。这种路面可广泛应用于人行道、小区道路、公园、广场和停车场等轻型路面。

4、渗透管沟(井)

    渗透管沟(井)是指在雨水排放系统中,将传统雨水管改为渗透管(穿孔管)或设置渗水井。汇集的雨水通过渗透管沟(井)进入四周的碎石层,再进一步向四周土壤渗透,多余雨水溢透进入市政排水管道。渗透管沟和渗水井可单独使用,也可同时使用。渗透管沟(井)渗透量大、占地面积小、投资较少,但是对水质有要求,不能含有过多的悬浮物,通常需进行预处理。渗透管沟(井)适用于一些地下水位不高、雨水水质较好的地区。


关键词: 建设屋面雨水集蓄与回用系统           

中科亿汇通科技(山东)有限公司,专营地源热泵PE管件,雨水收集管理系统,虹吸、同层PE排水管材、管件等产品,有意向的客户请咨询我们,联系电话:18653356351。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中科亿汇通科技(山东)有限公司 网站地图 XML 商情信息 备案号:鲁ICP备16040922号-4

鲁公网安备 37039002000497号


扫一扫访问移动端